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建材工业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建材工业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02 17:01:40

  1. 绿色建材的发展趋势?
  2.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绩优低估值的电力概念股全梳理
  3. 碳中和政策支持: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一、绿色建材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s)是这样定义的: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的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度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是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消防)型建筑材料,是“绿色产品“大概念中的一个分支概念,国际上也称之为生态建材(ecological building matcrials)、健康建材(healthy building materials)和环保建树(rq cyclic building materials)。l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是括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也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

绿色建材就是绿色材料中的一大类。 从广义上讲,绿色建材不是单独的建材品种,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属性的评价,包括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物处置五大环节的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绿色建材的基本功能除作为建筑材料的基本实用性外,就在于维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建材可归纳出以下5方面的基本特止: ①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②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③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含铅、福、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④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话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雾、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温、消声、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⑤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生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①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②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乳胶漆装饰材料除施工十分简便外,各种美丽颜色给居家环境带来滨纷色彩。在环保方面绝无污染,涂刷后散发山阵阵清香。当墙面陈旧后。还可以复刷或用请洁剂进行清理,同时又起到抑制墙体内的霉菌散发。目前,这种绿色材料大有替代壁纸之势,对于石膏板装饰环保材料的开发近年来大有长足之势,通过技术攻关,研制成一种在沿海湿热带气候下,受潮不发生霉变,卫生问漏水板面不变形的石膏板装饰环保材料,从而在宾馆和家庭装饰中开创了新局面。 ③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④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适时强制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建住房[1999]295号)中明确规定,从2000年6月1日起,在新建住宅中,淘汰砂模铸造铸铁排水管道,推广应用硬聚乙烯(upvc)塑科排水管和符合<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2772一l999)的柔性接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推广应用铝塑复合营、交联聚乙烯管等。同时。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纳新型墙体材料及推荐使用无害、无放射、无污染的环保产品。

二、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绩优低估值的电力概念股全梳理

在万众瞩目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鸣锣开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年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地已经陆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在试点基础上,此次率先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剩下的八大高耗能行业: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或将陆续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根据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预测:

全国碳市场的平均价格预期会从2020年的49元/吨上升至2025年的71元/吨,并在2030年增至93元/吨。

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或将达到2840亿元。

对此,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

首先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因此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

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

从以往国际经验来看,各国碳市场都是优先选择纳入发电行业,这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并且,可以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

梳理a股市场上绩优低估值的发电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并且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的共计有19家上市公司。

从业绩增长幅度来看,排在首位的是华能水电,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19%;

其次是永泰能源和三峡水利,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642.2%,577.8%;

其他一季度净利润增幅居前的还有福能股份、国电电力、中闽能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股市场上的碳中和股多数遭资金炒作,并且部分概念个股前期累计涨幅巨大,严重透支了相关利好,投资者应理清具体公司基本面情况,切忌盲目追高。

华能水电:滚动市盈率17.84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19%;

中国华能集团旗下,主营水力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公司拥有澜沧江全境流域的水电开发权,是国内规模第二的水电公司,仅次于长江电力;

永泰能源:滚动市盈率7.33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42.2%;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生产与开发和供热业务,公司所属电厂分布在江苏省与河南省境内。公司所属发电企业规模已达到中等电力企业规模。

三峡水利:滚动市盈率21.48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77.8%;

水力发电为主业的电力公司,跻身“全国水利经济十强企业”;

主营发电、供电、勘察设计安装、节水安装销售以及蒸汽销售;所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共计26.98万千瓦,公司供电区域覆盖重庆市万州区国土面积的80%

福能股份:滚动市盈率10.99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97.1%;

福建省属电力龙头;公司参股建设及储备核电项目约1600万千瓦;

参股华能霞浦核电(10%),中核霞浦核电(20%),宁德第二核电(10%),国核福建核电(35%),其中宁德核电已建成投运4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35.6万千瓦

国电电力:滚动市盈率8.99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1.0%;

主营燃煤发电,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发电集团;

中闽能源:滚动市盈率15.07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7.9%;

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及建设运营,其主产品有风电、光伏发电。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闽有限是福建省境内最早介入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发建设的风电企业之一。

申能股份:滚动市盈率10.42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6.26%;

主要从事电力、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作为能源项目开发主体,公司主要的业务为煤电业务、气电业务、风电业务、光伏发电业务、油气管输业务、煤炭销售等。

上海电力:滚动市盈率17.82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91%;

业务涵盖清洁能源、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现代电力供应和服务业等领域,主营业务包括发电、供热、综合智慧能源等,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力和热力。

浙能电力:滚动市盈率6.86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8.39%;

浙江最大电力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火力发电业务,公司主要对外采购的原材料为燃煤和天然气;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浙江省电网的唯一运营商,公司向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销售电力

太阳能:滚动市盈率17.65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0.11%;

主要业务以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为主,主要产品为电力,该产品主要出售给国家电网;同时,公司还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对外销售。

宁波能源:滚动市盈率14.11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6.22%;

一家主要从事热电联产、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和综合能源服务,以及能源类相关金融投资等业务。

公司是目前宁波市最大的公用热电生产企业,也是宁波目前唯一的热、电、冷三联产企业;

协鑫能科:滚动市盈率15.07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2.35%;

中国领先的非公有制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联产运营商和服务商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燃机热电联产、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燃煤热电联产等;

广州发展:滚动市盈率17.09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2.33% ;

主要从事电力产业项目的设计、投资、工程总承包建设、生产、管理、销售,公司属下控股子公司广州珠江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在全国煤炭贸易型企业中排名第三。

中国核电:滚动市盈率12.34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7.93%;

世界第四大核电公司,大股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集团旗下唯一核电运营平台;

公司控股核电机组共21台,装机容量达到1911.2万千瓦,约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的39.20%;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在建和运行机组堆型;

吉电股份:滚动市盈率24.19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1.55%;

主要从事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供热、工业供气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以发电、供热为核心主业,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优化发展清洁煤电,积极拓展供热市场,并积极开发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新业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甘肃电投:滚动市盈率12.65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1.08%;

随着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工作的完成,变更为水电业务: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主要产品为电力。

经营模式是在水电站、风力发电厂、光伏发电厂(发电设备)及相关输变电设施设备建成之后,控制、维护、检修并将发电站(场)所发电量送入电网公司指定的配电网点,实现电量交割。

节能风电:滚动市盈率25.20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8.09%;

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的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是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风力发电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产品为所发电力。

中国广核:滚动市盈率12.52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4.90%;

全球一流核电运营商;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为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华能国际:滚动市盈率10.90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1.75%;

火电行业龙头,国内第一个实现境内外三地上市的发电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1698兆瓦,居国内行业可比公司第一;

拥有14台已投产的世界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投产国内最高参数的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和国内首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

注意:上述公司根据业绩报表等公开资料整理归纳,仅作为分享以及交流学习,不作为买卖依据;

(上述部分公司近期股价已有较大涨幅,切勿追高,切勿追高,切勿追高!)

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码字不容易,认同文章观点的朋友可以点赞,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大家也可以点击顶部蓝色关注我,有问题也可以给我发消息,每个交易日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股市资讯,每天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三、碳中和政策支持: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大气网讯:本文联合钢铁有色、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电新、交运、轻工、新能源车等行业,从碳约束和碳交易机制对各行业的影响入手,挖掘各行业供需格局和价格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本篇为您精选报告第三章:碳中和政策支持: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一)碳交易:配额和定价

在减排量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也紧锣密鼓的将建设配额交易市场的计划提上了日程。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该通知打开了我国建设碳市场的大门。随后十年中国政府又出台了各类政策,不断 探索 ,把试点经验推广全国,并最终于2021年1月通过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明确了有关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定义,对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交易主体、核查方式、报告与信息披露、监管和违约惩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我国的配额碳市场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部分:1.确定覆盖范围和目标总量;2.确定配额分配;3.测量、报告与核查(mrv)以及4.履约机制建设。

确定配额总量和覆盖范围:2018年,国务院通过《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明确了全国碳市场总量和配额设定原则。配额总量设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分别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按照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配额;后者则从实体企业出发,根据控排企业的年排放量之和,估算配额总量。中国目前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全国碳市场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行业,包括原油加工、乙烯、电石等18个子行业。除此之外,其他企业自备电厂也按照发电行业纳入。

分配方法:配额分配有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常用的免费分配的方法包括 历史 法、 历史 强度法和基准线法。有偿分配主要分为拍卖和固定价格出售两种。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免费分配的方法,未来会逐步增加有偿分配的比例。

mrv:mrv是一个名词组合,即“报告,测量与核查”(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是监督碳市场正常运行必不可缺的流程。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多次发布做好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履约机制:碳市场的履约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控排企业需按时提交合规的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二是控排企业须在当地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履约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乏完善的履约机制,那么碳市场的公信力和约束力会受到沉重打击。尽管我国不同的碳交易试点城市具有不同的未履约处罚方法,但从履约率上来看,除重庆外的6个试点城市的 历史 履约率均在96%,可以认为国内的碳市场履约机制较为完善。

交易情况概览:截至2019年,七个碳交易试点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五个试点地区已经完成了六次履约,湖北和重庆地区已经完成了五次履约。纳入七个试点碳市场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约2900多家,累计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约62亿吨。2019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计完成配额交易总量约2291万吨,达成交易额约7.7亿元。成交价格方面,北京的成交均价最高,达到了55元/吨,湖北的成交总量和成交规模最大,但价格偏低,只有22.6元/吨,重庆的成交均价最低,只有16.7元/吨。试点成立以来,成交量逐渐上涨,说明企业已经接受碳市场,并积极进行碳管理。但是从平均成交价上来看,我国的平均碳价偏低,距离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的75-100美元/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二)绿色金融:支撑与杠杆

1、 历史 背景和基本概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指数级增加,但是人类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的认识明显存在滞后性,而从认识到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再到 探索 出合理、健全的解决途径又需要一定时间。直到20世纪后期,人类才意识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在源头上通过政策控制或是在末端通过技术治理就能解决的,还需要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金融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 社会 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历程

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较为典型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发展离不开人类在自然、人文科学领域的一系列新认识。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相关的理论和重要的 社会 历史 事件,梳理绿色金融概念诞生的全过程。

人类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气候问题一样,也始于20世纪中期。1952年的伦敦雾霾事件导致了近12000人丧生,为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全球范围内名声大噪,引起了人类对于环境问题广泛的关注。1972年智库“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文,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发了经济学界对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的广泛讨论,环境经济学就此诞生。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即无排他性有竞争性,产权不明晰,很难通过传统手段解决(本章开头提到的政策限制和末端治理)。金融行业的主要任务本是将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行业使得投资回报最大化,学术界认为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资本流向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获得长期投资价值是对传统手段的重要补充,绿色金融的概念就此诞生。

实践领域,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家专注于 社会 和生态业务的“道德银行”(gls bank),成为绿色金融的早期 探索 。1992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与多家银行联合发布了《银行业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书》,标志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银行计划(unep bi)的正式成立。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该计划延伸到保险业,与瑞士再保险等公司发布《保险业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书》。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起成立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的倡议,呼吁全球企业履行 社会 责任、做良好企业公民。这一契约扩大了绿色金融的内涵,除环境外,人权、劳工、反腐败等原则也被纳入了投资机构的考量之中,时下热点esg(环境、 社会 和企业管治)投资也起源于此。随后联合国又发布了可持续投资原则(pri,2006)、可持续保险原则(psi,2012)和可持续银行原则(prb,2019),这三大原则共同构成了当今联合国绿色金融体系。原则发布后,世界上多家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截至2019年,中国国内的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等22家金融机构签署了pri原则。

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概览

中国是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引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首个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正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环境信息披露日益规范,环境执法信息主动采集机制逐步成熟。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倡议将绿色金融纳入议题(首次),2019年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全球共27家机构签署。

市场规模方面,2015年中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仅为2500亿元,2018年已快速增长到2.1万亿元,但总供给为1.3万亿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为0.8万亿。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我国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11.9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以3862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来源。

信息披露方面,我国市场主体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日益规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高,重点排污上市企业被要求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约有27%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环境、 社会 及管治报告,沪深300公司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6%,但离港股84%的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