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建筑桥梁工业化该研发哪些材料?

深度!建筑桥梁工业化该研发哪些材料?

发布时间:2024-04-02 17:01:50

  1.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的重点工作
  2. 未来5年,深圳交通将全面提升
  3.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的重点工作

——毛志兵理事长2014年8月22日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第九届理事会正式成立了,大家选举我担任理事长,这是对中建公司和我的信任,更是对第九届理事会全体同事们的信任和重托。第八届理事会在建筑学会和黄强理事长的领导下,在理事会和各位副理事长及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分会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分会在加强行业技术交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我要代表本届理事会向黄强同志为首的上届理事会全体成员和秘书处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分会的各项工作。同时,我愿和新一届各位副理事长一起团结带领全体理事和秘书处的同志们,以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分会的各项工作,为促进建筑施工技术进步,为广大建筑施工技术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努力开创建筑施工事业美好的明天。

本届理事会任期正处于我国建筑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十二五”、迎接“十三五”的承上启下阶段,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蓬勃发展,建筑施工分会作为行业进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促进行业的改革发展、深入交流、凝聚智慧、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水平、引领行业发展开展工作。借此机会,结合当前和今后建筑业发展趋势,谈一下建筑施工分会今后主要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加强绿色建造技术研究和推广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绿色建造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2014年预计将新增绿色建筑1.7亿平方米。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并强调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绿色建筑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然过程。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建造、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绿色施工,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项目管理和技术集成为切入点推广绿色施工,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施工信息化,提高绿色施工整体水平,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大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建造,需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协同支撑:

1)工程总承包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体制保证;

2)bim技术是实现绿色建造的有效手段和支撑;

3)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技术保证;

4)绿色建材是绿色建造的物质保证;

5)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人力保证。

建筑施工分会和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积极应用“四新”技术,逐步发展以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业化体系,通过推广节能低噪机具使用、提高预拌砂浆使用率、现场模板使用周转次数等措施,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施工垃圾的减量化。

建筑施工分会要多组织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绿色施工技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经验,为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而努力,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会员单位应该踊跃参与和积极支持。

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增加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通过科学设计、技术革新和精细管理,会增进企业的综合效益,不仅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向经营和成本要效益,还可以向技术、管理和创新要效益。

2 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业在市场规则、产品结构、项目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建筑行业设计、采购、施工各个环节分离的传统工程建设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建筑市场需求。探索和推广适合国内建筑企业发展特色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已成为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各大型建筑企业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

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项目管理方式,将对建筑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为实施绿色建造提供保证。在传统工程承包模式中,承包方的职责主要停留在按图施工上,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则促进施工企业以项目全过程经营理念为核心,统筹策划、协调管理,关注与推进深化设计和材料设备采购环节,综合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三环节的协作,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设计、采购、施工相互脱节和相互制约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能考虑到施工工艺和现有施工技术,从设计源头开始推进绿色施工,使设计图更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减少施工、采购难度,改善目前设计企业施工图不够深入的问题。  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工程建设造价。设计、施工、采购之间密切配合,可以提高设计人员对项目投资的关注,避免设计和造价控制脱节。通过方案优化、设计优化,实现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由于设计和施工人员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设计变更和工程返工等问题,实现施工倒逼设计优化。  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工程设计改进,加快技术创新。设计、采购、施工方增加彼此间的了解,设计人员可以将发现的问题运用到后续工程设计的持续改进中,提高工程设计水平;而采购、施工工程师能够提高采购和施工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设计施工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实施,利于逐步提升国内工程总承包行业的服务水平,实现工程总承包行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同时培养一批懂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中国建筑业正处在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化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半径的扩大,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的共识。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更新和管理创新。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层次深、信息量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

bim技术被认为是建筑信息领域又一次革命,将改变传统的建筑管理理念,能引领建筑技术走向更高层次。bim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管理的集成化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一种有效技术保障。使得建筑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保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分会依托中国建筑学会这个建筑师摇篮,要充分发挥设计与施工密切联系的优势,加强设计与施工联动,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推动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

3 积极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建筑行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建筑工业化以其绿色、节能、环保、优质、高效等集成优势,必将成为提升建筑工程精益建造水平,推动建筑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新型建筑工业化作为转型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明朗,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是需要全行业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次年会主题“发展建筑工业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是顺应了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希望大家深入交流。

建筑企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必须从两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掌握工业化的建造技术,这是转型成功的关键。研究和建立企业自主的标准体系和建造工法,这是转型成功的核心,未来谁掌握了标准和工法谁就掌握了市场,谁就能在新一轮变革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在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向转型时一定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从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全系统的角度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建立全产业链集成管理模式,重点推进工程总承包,通过整合、优化产业资源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只有按照这种模式,才能把整个产业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固化下来。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就抓住了工作重点,坚持下去,就能够实现发展的目标。

对于具有不同资质的建筑企业,其转型方向也应该不同。大型建筑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个业结构,推进集团化现代建筑企业建设,发展成集工程设计、物资采购、施工承包于一体的综合性总承包企业。在成片住宅建设中,实行各种形式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强化科研、设计、施工之间的双向信息反馈,积极采用工业化施工手段和新型建筑体系,发挥企业的总体技术优势。对于只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来说,可以向专业化施工方向转型,从项目管理公司向工程公司转型,突出专业化施工能力,形成专业化的施工队伍。

依托建筑工业化促进转型发展,既要有战略发展规划也要落实到操作层面;既要有政策引导也要有市场调节;既要有技术支撑也要有产业发展,既要有舆论宣传也要有资源投入。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需要较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标准规范来支撑。要形成与工业化建造方式相匹配的建设管理、科研、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的建造体系,要全面提升施工现场装配和机械化生产能力,要形成系列化、多样化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供应体系,采用新型的结构体系和新型节能材料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建筑工业化是今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重要方向。因此,要尽快的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 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综合考虑我国建筑市场接受程度、技术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 以及劳动力资源的特点;重点针对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实施建筑工业化,比如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设,再逐步在商品房中推广应用。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节能环保要求在提高,劳动力成本在增长,这些逐渐成为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宏观层面讲,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施工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工业化能大幅减少用工、缩短工期、降低劳动强度、节能降耗、提高综合效益,完全体现了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参照国际上建筑业的发展过程,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轻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升温,pc这个名词也被自上而下地频繁提及。但是不能简单地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与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等概念划上等号,发展建筑工业化不等于排斥现浇,也不等于盲目地追求高预制率。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原则,因地制宜,理性发展。

4 找准学会定位,突出工作重点,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建筑施工分会是由国内从事建筑施工、科研、教学等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学术团体,是建筑施工人才集中的组织,对促进建筑施工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分会今后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研究如何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把加强技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建筑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作为分会工作重点。同时,分会在为行业服务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提高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分会每年举办一次建筑施工分会年会,根据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和热点,确定技术交流会议主题,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将建筑施工分会年会办成内容丰富、引领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会员和施工企业以及相关单位主动参与、行业影响力大的盛会。另外,分会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常务理事以上的交流、研讨会,探讨行业热点问题,交流行业先进技术。可以由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单位协办或承办。

今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会议和7月1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体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决心和意志。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建筑业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8个问题,要求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要求,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促进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认真分析、研究了我国建筑行业现状以及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后,及时开出的一剂“药方”,对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全国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今后要充分发挥协会在规范行业秩序、建立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协会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二、未来5年,深圳交通将全面提升

近日《交通强国建设深圳市试点实施方案》获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

贯彻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十四五”发展相关规划的衔接,将深圳机场建设成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

▲?深圳机场航站楼

未来1-2年深圳机场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未来3-5年深圳机场多航站体系形成,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深圳机场与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

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走在行业前列,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机场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服务水平和旅客体验位列全球同类机场前列。

创新都市圈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运营及投融资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典范,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穗莞深城际铁路

未来1-2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未来3-5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流程。

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坐着地铁去东莞、惠州啦

优化港口后方陆域布局,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实现“港口-城市-交通”协同发展。

▲盐田港

未来1-2年完成深莞惠地区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运营模式研究、选址研究、疏港铁路规划方案研究;

完成平盐铁路改造详规,完成平南铁路工可等前期研究并启动建设,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并投入运营。

▲盐田港

未来3-5年平南铁路改造完成,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动工。

完成黎光内陆港和平湖南至黎光铁路支线的前期工作。

形成包含近距离内陆港规划方法、建设方式、运营模式、监管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成体系的技术成果。

完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实现海关、铁路、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环节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显著提升。以后就不怕集装箱货柜车穿城而过啦,环保又安全。

推动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并利用自由流收费等交通新技术提升高快速路服务水平。

▲机荷高速

未来1-2年启动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依托工程形成《立体复合高速公路几何设计技术指南》《面向立体复合高速公路的基于bim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研究报告》。

初步建成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管理平台。完成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设计等工作,形成《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模式方案》。

未来3-5年完成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

在立体复合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及技术标准、桥梁大规模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主动交通管控模式、建管养运智慧化一体化管理上取得突破,形成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成套技术。

建成主动交通管控系统、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平台。

实现以etc扣费、高清车牌识别辅助稽查的收费模式,建成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测试系统,形成自由流新型收费示范。

抓住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新技术快速转化应用。

▲深圳市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

未来1-2年前海枢纽、深圳机场、妈湾港区、蛇口邮轮码头、深圳地铁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新型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运营水平明显提升。

未来3-5年建成深圳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完成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信号灯“一张网”调控等项目,精准管控和精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

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试点相关政策及标准,建成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打造1-2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线路。

基本构建覆盖全深圳的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深度应用。

出台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城市核心区小汽车使用相关政策,构建交通需求调控与绿色出行改善的良性互馈机制。

信息来源:深圳交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钢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结构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鸿路钢构(002541)、精工钢构(600496)、富煌钢构(002743)、东南网架(002135)、杭萧钢构(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钢结构产值、中国钢结构产量、中国钢结构需求量、钢结构项目

产业概况

1、定义:钢结构是钢材连接而成的结构形式

钢结构是由钢板、型钢、钢管、钢索等钢材,用焊、铆、螺栓等连接而成的重载、高耸、大跨、轻型的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和可塑性强等优点。

按照产品用途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钢结构可以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包括高层重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备钢结构。

2、产业链剖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

钢结构产业链包括上游钢材生产和制造、中游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工程以及下游应用。上游钢材包括板材、卷材、型材、钢带等;中游包括钢结构制造和钢结构施工工程;下游应用包括公告建筑、住宅、厂房、桥梁等。上游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钢结构行业的采购成本;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目前,钢结构上游参与者包括宝钢股份、华菱钢铁、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山东钢铁、马钢股份、首钢股份等钢材生产厂商。钢结构产业链中游是钢结构制造商,包括鸿路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富煌钢构、杭萧钢构、海波重科等。下游参与者包括建筑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电建等。

产业发展历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钢结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在原苏联的援助下,采用碳素结构钢,建设了冶金、造船、飞机重工业钢结构厂房等重点工程,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建筑钢结构行业恢复发展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至今,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进,钢结构迎来发展新契机。

上游供给情况:中国钢材产销量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

2013-2020年,中国钢材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3亿吨,达到13.25亿吨,同比增长10%。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但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2021年一季度,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3.29亿吨,同比大幅增加22.5%。

2016-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2020年中国主要钢铁企业钢材销售量为7.19亿吨,同比增长14.13%。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11-2021年10月,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呈现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5年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下降;2016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上升;2017年,受钢铁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地条钢”全面取缔、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上涨;2018-2020年7月,钢材价格稍有回落。这主要是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钢材价格下行。2021年5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近十年来峰值,为174.81,此后有所回落。

下游发展情况:中国建筑业产值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由9.52万亿元增长至26.39万亿元。2020年,中国建筑业产值达到263947.04亿元,比2019年增长6.24%。

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9.47亿平方米,比2019年同比增长3.68%,增速比2019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竣工面积38.48亿平方米,连续四年下降,比2019年下降4.37%。

产业发展现状

1、产量: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2015-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量逐年上升,由5100万吨增加至8900万吨。近年来钢结构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在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钢结构产量不断增加。

2、产值:2020年全国钢结构产值达到8100亿元

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产值总体增长,尤其是2016年之后,钢结构产值增势明显,主要是由于2016年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化解钢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3.07%。

3、需求: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全国钢结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此外,根据工信部2016年10月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钢结构领域涉及建筑、桥梁、能源等,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2015年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2020年,全国钢结构需求接近1亿吨。

4、项目:“十三五”时期,多个大型项目建设均采用钢结构

2021年9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等联合发布“新时代十大钢结构经典工程”名单,包括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等10项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代表当今世界钢结构领先技术的城市超高层,总用钢量约10万吨。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分布相对集中,山东、安徽、江苏的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

在企查猫平台以“钢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对企业所在地进行汇总可知,我国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钢结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从代表性企业区域分布看,钢结构行业内领先企业鸿路钢构、精工钢构和富煌钢构均位于安徽省内;浙江省主要代表企业有东南网架、杭萧钢构;北京市主要代表企业有森特股份;湖北省主要代表企业有海波重科;新疆省主要代表企业有光正眼科。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鸿路钢构为龙头企业

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1.55%,为我国钢结构主要龙头企业,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1.09%;从钢结构产量的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鸿路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约为3.08%,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精工钢构的钢结构市场份额为0.94%。

从市场集中度看,我国钢结构产量的市场集中度要高于钢结构营业收入的市场集中度。2020年,我国钢结构营业收入cr5达4.67%;我国钢结构产量cr5达5.77%。整体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大、有影响力的企业较少,具有行业整合能力、节能低耗的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较少,我国钢结构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钢结构受益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进入深入转型阶段,技术上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模式上推动工程总承包转型。钢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可回收、施工周期短、结构安全稳定等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与高质量发展趋势,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政策及行业趋严监管,一些缺乏创新、实力较为薄弱、缺少资质、管理不健全的中小钢结构企业在竞争中将被逐步淘汰,而拥有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综合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逐步做强做大,起到促进行业整合的作用。

2、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

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结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